信息囤积的一个悖论在于,哪怕收\r\n集得再多,也远远不够。同时,稀缺性思维还会让我们对现有信息的\r\n价值产生怀疑,从而迫使我们不断从外界寻求信息补偿。\r\n与稀缺性思维截然不同的是充裕性思维。这种思维认为,有价值和有\r\n益的想法、见解、工具和合作机会无所不在,蕴含着惊人潜力的知识\r\n资源也无所不在——来源于我们的信息摄取、社交网络、感官直觉以\r\n及思维模式。充裕性思维同时认为,我们不必吸收和理解全部的信息\r\n以及信息的全部,只须从中汲取一些智慧的灵感。长此以往,这些灵\r\n感亦会源源不断向你靠拢。我们不必刻意从外部收集各种见解,只须\r\n仔细聆听生活对你的反复呢喃。生活会告诉我们所有答案,有好有\r\n坏。它就像一位慈爱但固执的老师,从不迁就我们的意志,而是耐心\r\n地指出我们的思路出现了哪些偏差。这些真实而生动的课程将会不断\r\n涌现,贯穿我们的一生。
——《打造第二大脑》
信息囤积的解决方案,就是基于用的,写作的。项目的信息搜集。且改变观念,信息很多,关注思想比知识更重要,重要的知识会重复出现,以我的经验确实如此,特别是在做主题阅读的时候。\n[2024-01-22]从学富五车,到图书馆。索引,分类的出现,这个时候也是卢曼,钱钟书的卡片时代。再到信息爆炸后的搜索,项目式的读书笔记。以后我们还将会迎来gpts的个人智能知识管理时代。
2024-01-21 23:30:00